
2025年9月,联合国大会上,法国、英国等十多个国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地位,全球已有157个国家表示支持。加沙的街头,孩子们举着写着“我要祖国”的标语,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也激动地说:“正义终将到来。”似乎,经过长期的苦难线上炒股配资,巴勒斯坦终于将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。
然而,这股刚刚燃起的希望很快就被冷水浇灭了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明确表示,“不会有巴勒斯坦国”,并继续推进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建设。与此同时,美国多次在联合国否决关于停火的提案,甚至悄悄向以色列提供武器。巴勒斯坦建国的梦想,似乎越来越遥远。
根据1933年《蒙得维的亚公约》,一个主权国家必须具备常住人口、确定的领土、有效政府和对外的交往能力。巴勒斯坦的情况看似符合这些标准:它有数百万人口、有行政机构、甚至在多个国家设有外交代表处。巴勒斯坦希望的国土范围,基于1967年战争前的边界,包括加沙地带、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,这也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,成为和平谈判的基础。
展开剩余77%然而,现实却远比预想的要复杂。巴勒斯坦没有固定的边界,也没有稳固的政府,连首都耶路撒冷都无法掌控。它的土地被以色列的非法定居点侵蚀得支离破碎。从联合国最初设定的1.15万平方公里,现如今巴勒斯坦的实际面积已经缩水至不到6000平方公里,而且这些土地被各个定居点切割成碎片。
根据《蒙得维的亚公约》,要成立一个国家,必须具备四个条件:常住人口、确定领土、有效政府和对外交往能力。巴勒斯坦似乎在这四个方面都有一定基础,然而它的国土正被以色列的定居点一寸寸蚕食。这些定居点的建设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住房问题。最近,以色列又批准了大规模的新住宅计划,试图彻底切断约旦河西岸的地理联系,通过建立专门的道路网络,将这些定居点连成一片。如此一来,一个领土连贯的巴勒斯坦国几乎变得不可能。
定居点问题远非单纯的领土争端,它也成为了各方矛盾的核心。以色列的政客如斯莫特里奇和本-格维尔深信,吞并这些土地是“神圣的使命”。这些定居点不仅是他们的意识形态象征,也为内塔尼亚胡及其利库德集团提供了政治支持。今年7月,以色列议会甚至通过了推动吞并西岸的决议。
以色列的策略非常明确:越是巴勒斯坦方面寻求团结,它就越加打压。以色列的回应之一,是对加沙的军事打击,这加剧了法塔赫与哈马斯之间的裂痕。两大组织原本有不同的战略立场,而以色列的行动无疑让这道裂痕变得更加难以弥合。
在国际舞台上,这一局面也变得愈加荒诞。一方面,157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的地位,并支持“两国方案”;另一方面,美国却在联合国多次行使否决权,阻止停火决议的通过,并不断向以色列提供武器。国际法明确认定以色列的定居点是非法的,但由于美国的支持,这一事实几乎变得毫无意义。
巴勒斯坦的问题不仅仅是领土上的争夺,更是政府有效性的问题。巴勒斯坦虽然有行政机构和外交代表处,但它的“政府”实际上是被架空的。由于以色列的军事占领,巴勒斯坦无法行使主权。定居点的建设和控制网络,已经使巴勒斯坦的政府失去了对边境、领空和港口的控制权。巴勒斯坦人的出行和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于以色列的控制,巴勒斯坦政府对此几乎无能为力。
经济上,以色列在定居点周围建立了经济区,利用巴勒斯坦廉价劳动力为其服务,从而进一步削弱了巴勒斯坦的经济独立性。巴勒斯坦的政府在维护人民生计和保障基本安全方面已经无力为继。
所以,尽管157个国家对巴勒斯坦表示支持,承认其国土主权,巴勒斯坦的建国之路仍然遥遥无期。国际承认为巴勒斯坦提供了道义支持,但这些承认并不能改变巴勒斯坦土地上实际存在的定居点。对于巴勒斯坦来说,真正的建国之路,不仅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,更需要挑战那些正在物理上蚕食巴勒斯坦家园的定居点政策。否则,所有的外交努力都只是空中楼阁,无法回应加沙街头孩子们的简单愿望——拥有一个完整的祖国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先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