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台海问题总让人感觉像是憋了一口气,难以释放。美国方面总是做一些小动作线上炒股配资,不断派议员访问台湾,批军售一个接一个,搞得两岸气氛紧张不已。而中国方面的回应虽然强硬,但行动却稳重而克制,虽然有多轮军演,也进行常态化的巡航,但始终没有直接动手。
大家看热闹的急切心情不难理解,网络上也是各种讨论,大家都在疑惑,为什么不干脆利落一点?不过专家们分析,之所以没有直接采取行动,并不是怕事态扩大,而是因为中国明白,一旦战争爆发,就像放开闸门的洪水,难以收拾局面。
我们可以看看这些年中国的变化。经济、科技、军事实力都在飞速提升,恰逢一个黄金发展期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,国家的基础已经打得很牢,眼下正是大爆发的时机。比如科技领域,华为的芯片更新换代,天宫空间站的建成,量子计算机的原型机都相继上线,这些成就可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通过多年的努力,逐渐积累起来的。
展开剩余82%到2023年到2025年,国产EUV光刻机的替代技术即将成功,实验室数据不断突破,生产线也忙碌起来。要是这个关键时刻突然爆发冲突,西方可能会发动一轮又一轮的制裁,芯片供应被切断,设备停摆,发展进程就会被严重拖慢,后果不堪设想。
军事上也是一样,像福建号航母的服役、歼-35的首飞、东风-41的列装等,这些新武器装备迅速更新换代,但训练、整合和实战检验还需要时间。专家分析,2025年中国的军事阅兵将会展示激光武器、坦克方阵等装备,那时的气势将会非常震撼,但这种气势是和平环境下培养出来的。
如果贸然开战,一切资源都投入战争,工厂停工,经济链条断裂,全球供应链也会受到巨大影响。台湾海峡本身就承载着巨额的国际贸易,2022年就有超过5000亿的贸易额。如果战火蔓延,这条重要的航道就会受到严重阻碍,国际贸易也将崩溃。中国自身也得考虑清楚,经济增长放缓,民众的生活越来越紧张,国家复兴的梦想可能就会破灭。
其实,保持忍耐就是为了给自己留后路。北京高层清楚,经济是国家的根本,缺乏强大的经济基础,谈何统一。阎学通专家曾说,北京未来几年的重点将放在振兴经济上,不会设定台湾问题的硬时间表。这样做并非出于求和,而是认识到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。只有经济稳定,人民生活安定,军队装备得到加强,等到时机成熟时,再去处理台湾问题时,才更有底气。
光说自己这边还不够,看看周围的局势就能知道问题的复杂性。朝鲜半岛依然是火药桶,2024到2025年,朝鲜导弹试射接连不断,火星-19洲际弹道导弹入海,韩国和日本的监测站都忙得不可开交。韩国街头进行防空演习,美韩联合军演在演练坦克作战。如果台海局势一旦升级,其他地区的局势必然产生连锁反应。中国不得不分兵北上,加强边防,确保国土安全,这样一来,资源分散,补给线就会变得更加紧张。
再看南边,中印边境的摩擦一直没有停止。2023年12月,加勒万河谷发生了对峙,2024年7月,实际控制线的巡逻队还发生了互相试探的情况,印度增兵驻扎高原。过去五年,小规模的摩擦次数已经超过了前二十年的总和。如果台海局势突发,印度也很可能借机扩大摩擦,藏南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。
面对这样两线甚至三线作战的风险,南海的局势也不能忽视。菲律宾的船只频繁闯入仁爱礁、黄岩岛一带,2025年3月,局势升级,海警船与菲律宾船只发生冲突。菲律宾背后有美国的支持,南海周边的小国纷纷向菲律宾倾斜。如果台海发生冲突,中国海警艇将忙得不可开交,根本无法顾及到所有争议岛礁的局势。
专家分析,开战只会让中国陷入更多的困境,像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情况一样,资源消耗巨大,国际制裁接踵而至,战争拖得越久,代价越高。史汀生中心的报告也指出,尽管中国军力强大,但台湾海峡的作战挑战依然复杂。登陆作战的难度非常大,海岸线崎岖,防空和反舰系统密度高,解放军在靠近台湾时,极有可能就被摧毁。
再来看美国,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美国对台湾的军售就从未间断。2024年10月,NASAMS防空系统批出,2025年5月,F-16的升级包再次加码。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地图上,销售清单一页接一页。美国如果介入,必定会升级成大国对抗,太平洋航母群的对峙,导弹的相互倾泻,后果不可预测。
全球风险评估报告指出,2025年台海的风险将显著增大,但中国更倾向于通过非战手段解决问题,因为战争的代价实在太高。专家戴维斯在《卫报》上写道,美国应避免与中国为台湾开战,因为战争既打不起,也打不赢。
从全球来看,中国周边的局势非常复杂,朝鲜半岛的导弹、南海的摩擦、印度边境的对峙,哪一处不可能爆发冲突?一旦台海开战,其他地方的局势很可能同时爆发,中国的军队将陷入轮转疲于奔命的困境。资源分散,补给线拉长,后勤保障会变得极其困难。因此,决策者必须全面评估后果,隐忍并非没有办法,而是为了避免掉入更多的陷阱,等待时机成熟,抓住对方的破绽。
最终的核心问题,仍然是和平统一。两岸本是同根同源的,血脉相连,何必让外部势力来挑拨离间?近年来,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惠台政策,比如2023年扩展农产品进口,2024年台商洽谈热烈,洪秀柱多次强调九二共识,推动两岸融合。
台湾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觉悟,统一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,和平的方式是最优解。尽管赖清德政府加速军购,台北军展的坦克演示也愈加频繁,但民调显示,超过六成的台湾人认为,中国在五年内不太可能对台湾动武,超过一半的人相信美军会介入。为什么?因为大家都知道,一旦开战,双方必定两败俱伤。
专家们一再强调,北京坚持和平统一的立场,并非空话。全球台湾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,中国的监控影响力在不断扩大,但台湾需要反制外部威胁,维护民主与安全。反过来说,这也证明了北京并没有急于动手,而是在采取非战手段推动局势发展。
从长远来看,统一不是一场赌局,而是历史的必然。百年屈辱教会了中国,和平得自卫,而非乞求。2025年展望,专家认为,美国的态度将是关键。北京担心台湾成为谈判筹码,但中国稳住阵脚,重视经济、科技和军事的齐头并进。开战的可能性依然较低,因为战争一旦爆发,势必无法收场,全球将遭受灾难。而如果国内经济稳定,民众生活安定,国家复兴的梦也将逐渐实现,和平统一的局面终将水到渠成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先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